采用设计音视频T调理电路
推荐尽管我们已经步入数字视频时代,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仍然保留了RF调制的模拟电视用于国际标准及安全监控应用中。调制器,从简单的模拟方案到单芯片合成器,都需要经过调理的音频、视频输入信号,如何满足音视频输入信号的要求是设计工程师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尽管这种要求普遍存在,但目前还没有适当的集成方案,而是采用分立器件设计。主要原因是设计难度和标准之间的差异,以及调制器本身对信号电平的不同要求。对信号的调理通常包括:视频信号的低通滤波、带阻滤波以及群延时补偿,音频信号的预加重以及用于调节调制幅度的音、视频电平控制。
基于以上原因,许多有线电视和卫星接收机、VCR、DVD、TV等并未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与基带复合信号(Cvb)相比,调制信号的质量较差。本文探讨了这种应用的接口要求,并利用标准运算放大器和分立元件提供了一个低成本解决方案,给出了适合大多数AV设备的后面板输出。
实际需求与问题
ITU 推荐的BT.470-6标准规定了NTSC、PAL对驱动RF调制器的视频信号群延时变化和音频信号预加重的要求,但对其他规格的要求不够清晰,本文根据典型的TV、DVD或机顶盒(STB)后面板(图1所示,提供基带和RF调制的音频、视频输出),在表1和表2中归纳了这些要求和设计规范。
有些信号调理要求取决于信号源。例如,如果送入调制器的信号来自DAC,这将需要重建滤波器以滤除噪声、混叠信号,避免出现带外调制。另外,还需要进一步的放大处理,以补偿后端负载和DAC输出的变化。视频信号在伴音副载波附近的带阻滤波并非一定需要,但在图3中的ITU-470群延时要求滤波处理,调制器 IC通常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典型的后面板信号输出电平高于调制器的输入电平,需要对信号进行衰减。因此,图1中的音、视频信号接口需要:
1.用于音频和视频输出的低通重建滤波器(假设这些信号源自DAC输出)。
2. 伴音副载波带阻滤波器或陷波器:滤波器以伴音副载波为中心频率,这会在陷波频率附近产生较大的群延时变化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NTSC和PAL均将伴音副载波置于视频信号的最小-3dB带宽以上,以便能够实现补偿)。
3. 群延时补偿:以符合ITU-470图3中的波形要求,由具体标准决定。
4. 左、右声道混音:用于单声道音频设备,只有在将立体声输出到单声道调制器时才需要。
5. 音频预加重:由具体标准决定(表1)。
6. 可调节的音频、视频信号幅度:设置调制度,由具体标准和所使用的调制器芯片决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