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0-3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左侧(输入AC)是220伏(初级)18伏(次级)/ 3安培主电源变压器的次级。来自其次级变压器的18伏交流电压由二极管D1,D2,D3和D4整流,这些二极管与桥装置相连并构成双整流器。来自电桥出口的脉冲被施加到R1-C1网络的末端并被滤波。集成U1周围的电路产生必要的参考电压,以使电路稳定工作。齐纳二极管D8以最小电流工作,热系数为零,以确保电源稳定运行。电阻器R5和R6调节参考发生器的输出。
0-3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工作原理如下:
U1的输出电压会增加,直到D8开始运行,电路稳定为止,齐纳二极管的参考电压(5.6伏)显示在R5的两端。流过效应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的电流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流过R5的所有电流也流过R6,因此U1的输出电压是二极管电压的两倍。
U2通过电阻R11和R12根据公式A = R11 + R12 / R11增加电压,从而将电压增加到大约20伏。RV1调整器和电阻器R10用于将输出电压限制设置为下降到零。
当电源工作并且负载连接到其输出时,所有输出电流都流经电阻R7。此时,U3的可逆输入(-)的电位为0,并通过电阻R21极化,而U3的同相输入(+)则被0-2伏的小电压极化,具体取决于U3。转子电位器P2的位置。假设电路此点的电压为1伏,输出电压设置为几伏。如果负载增加,则R7两端的电压将增加,因此U3将被激活,并将导致U2穿过D9通道,因此U2受电压值及更高的电压控制。
从此刻起,输出电流限制电路开始工作,因为U3控制U2的操作,以使R7两端的电压降恒定。C8电容器提供了U3重新连接环路所需的稳定性。
只要电源正常工作并提供恒定电压,LED D12就会熄灭。当电流超过预设值P2值时,LED点亮,恒压源的电源为恒流源,同时改变输出电压以使该负载的电流保持恒定。
R19,R20定义了Q3的必要工作条件,该条件可检测限流电路何时启动并在那一刻运行,并且LED D12通过R22点亮,R22定义了LED的工作电流。但是,电流限制是由充当传感器的R7进行的,而限制电路的电流值是由电位计P2设置的。因此,根据电位计P2的位置,在R7的两端出现不同的电压,并且该电压被集成电路U1的内部基准电压除以。
从D2,D4的结点到R2和D5,D6,C2,C3,R3产生U2,U3操作所需的负电压,以便它们可以降至0伏。D7二极管稳定到U2和U3端子4的负电压。
电阻器R4确保U1处的极性,电容器C4和C5从高频释放电路,这可能导致集成电路不稳定。
晶体管Q1保护电源免受电源ON-OFF开关闭合时引起的负压降的影响,从而使U2的输出保持低电平。
当电源正常工作时,电阻器R14切断晶体管,并且以这种简单的方式,电源对于实验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大幅度地切断输出电压,而不必等到电容器卸载后再浪费时间。
最后,电压通过R15馈送到晶体管Q2和Q4,提供所需的0.5 A功率。电阻器R16最终使位于DARLINGTON的晶体管Q2和Q4极化。
元器件清单
电阻器 | 电容器类 | 晶体管 |
R1 = 2.2KΩ1W R7 =0.47Ω5W砖 R2 =82Ω1 / 4W R3=220Ω1/ 4W R4 =4.7KΩ1 / 4W R5,R6,R13,R20,R21 =10KΩ1/ 4WR8,R11 =27KΩ1 / 4W R9,R19 = 2.2KΩ1/ 4WR10 =270KΩ1 / 4W R12,R18 =56KΩ1/ 4WR14 =1.5KΩ1 / 4W R15,R16 =1KΩ1/ 4W R17 =33Ω1 / 4W R22 =3.9KΩ 1 / 4W RV1 =1MΩ微调 P1,P2 =10KΩ线性电位计 | C1 =3300μF/ 40V电解 C2,C3 =47μF/ 63V电解 C4 = 100nF聚酯 C5 = 220nF聚酯 C6 = 100pF陶瓷 C7 =10μF/ 50V电解 C8 = 330pF陶瓷 | Q1 =BC547NPN晶体管 O2 =2N2219NPN晶体管 Q3 =BC327PNP晶体管 Q4 =BD249CNPN功率晶体管 |
二极体 | 运算放大器IC | |
D1,D2,D3,D4 =1N5402 D5,D6 =1N4148 D7,D8 = 5.6V齐纳二极管 D9,D10 = 1N4148 D11 =1N4001 D12 = LED | U1,U2,U3 =TL081 | |
变压器 | ||
T1 = 220V-18V / 3A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