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 | 能源技术 | 汽车电子 | 通信网络 | 安防监控 | 智能电网 | 移动手持 | 无线技术 | 家用电器 | 数字广播 | 消费电子 | 应用软件 | 其他方案

电路设计->基础电路图->其他基础电路图->科研学术论文投稿方法详述

科研学术论文投稿方法详述

作者:沉默的offer时间:2018-08-10

论文投稿 绝大多数科技期刊都有其特定的投稿要求,如: 录入与打印的版式、应该投寄稿件的份数、投稿形式(是否需要以电子版形式投稿)寄,等等。认真、严格地执行拟投稿期刊有关投稿方面的要求,不仅可以节省作者和编辑的时间,同时也有助于稿件的顺利发表。 l 论文投稿 l 同 行 评 议 l 六大国际检索系统 论文投稿 绝大多数科技期刊都有其特定的投稿要求,如: 录入与打印的版式、应该投寄稿件的份数、投稿形式(是否需要以电子版形式投稿)寄,等等。认真、严格地执行拟投稿期刊有关投稿方面的要求,不仅可以节省作者和编辑的时间,同时也有助于稿件的顺利发表。 1 稿件的录入与排版 大多数的期刊编辑部对所有新收到的稿件首先要进行打印版式方面的审查,最基本的要求通常有: 稿件必须是电脑录排、双倍行距、单面打印,所投寄稿件的份数、图表设计、体例版式等是否合乎要求。稿件如果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要求,就有可能在编辑部初审后被直接退回,或等待作者补齐欠缺材料后再送交同行评议。 2 稿件的投寄 (1) 务必遵照期刊的要求将稿件投寄给指定的收稿人或收稿单位。 (2) 仔细检查稿件内容和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以确保满足拟投稿期刊的全部投稿要求。 (3) 随稿附上一封所有作者签署的投稿信,简要说明拟投稿的栏目、稿件的重要性、并声明未曾发表过、 建议的审稿人等。 (4) 避免邮寄超大号的图片(一般不能超过210 mm×280 mm);如果需要邮寄稿件的软盘文件,就尽量使用专门的包装,或者用两片硬纸板保护软盘。 (5) 与编辑部联系的所有信件、磁盘、打印稿或复印件等,都应标注通讯作者的姓名,磁盘上还应标明电子文档使用的是哪种软件、哪种版本。 (6) 一定要保存一份稿件的原件或复印件,以防不测(如: 稿件或原始图件在邮寄过程中丢失,同时电脑中保存的文档也丢失或损坏)。 3 投稿后的通讯: 与编辑的联系 大多数期刊会尽量在收到稿件的6~8周内形成一个是否录用的决定,如果作者在投稿2个月后仍没有收到有关稿件处理的信息,发E-mail或打电话询问一下编辑也没有什么不妥当。 投出的稿件不外乎有3种结局: 录用、退改、退稿。稿件不做任何修改即被录用的情况通常是很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作者收到的可能是改后录用、改后再审或退稿的决定。 如果只需要对稿件进行较小的修改,就应该马上认真修改后再投寄出去。 如果建议进行较大的修改,就应该静下心来对文章和所提建议进行全面认真的考虑。一般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审稿人发现稿件中存在有严重的问题,并且审稿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就应该遵循审稿人的意见,并对稿件做出相应的修改。 (2) 审稿人或编辑也有可能对稿件产生严重的误解。如果作者认为审稿人的批评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案。其一是把稿件投向另一刊物,以期望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审; 其二是再次投稿给该刊,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材料或论据,对审稿人的意见逐项进行详尽的申辩(一定不要使用带有敌对情绪 的词语),以期望稿件能送交给其他审稿人进行再次评审。 如果作者收到的是一封退稿信,应该仔细阅读退稿信并决定采取何种处理措施。 (1) 完全性退稿(即编辑不会再对稿件予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再次投稿给同一家刊物或进行申辩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稿件中的确存在严重问题,最好不要把它改投给其他的刊物,以免影响作者本人的声誉。如果稿件中还有值得保留的内容,可以将其改写成一篇全新的文章,然后再尝试重新投稿。 (2) 稿件包含一些有用的信息,但有些资料有误或实验有缺陷。作者可以按照审稿人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正,然后再考虑重新投稿。 4 改正校样 绝大多数期刊都需要作者对期刊重新排版的打印稿进行校核。校核的目的是排除各种错误,以使最后发表出来的论文尽量完美无瑕。 校核时应注意的问题: (1) 首先以正常速度通读文稿,检查内容有无遗漏,然后放慢速度,逐字检查,最好另请他人一同校对,以避免作者的习惯性错误。 (2) 对于专业术语、表格中数据以及图片等要特别注意,因为只有作者才有可能对其中的错误最为敏感。 (3) 在错误之处的旁边做标记,同时在距改正目标较近的页边空白处(左侧或右侧)也做出注记; 对于易与英文字母相混淆的数字或符号,应加注文字说明,反之亦然; 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结构式等如改动太多或标注不清时,应在空白处重新写出正确的式样。 (4) 不要对校样稿进行改写、加写或重写。因为作者拿到的校样是已经过编辑加工、准备发表的稿件,如果作者擅自对校样进行大幅修改,不仅对编辑很不礼貌,而且会引起版式和页码方面的变动,这有可能会受到经济惩罚或使得稿件被重新送交同行评议。 (5) 若需要增删参考文献,一定不要忘记校改正文中需要改动的参考文献注记。 5 一稿多投问题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体不同作者,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国际上也称该种现象为重复发表(repetitive publication)、 多余发表(redundant publication)或自我剽窃(self-plagiarism)。 一稿多投是科学界严厉指责的行为,因为其: (1) 不必要地浪费了期刊版面及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 (2) 对相关期刊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3) 搅乱了依据科学成果的发表所建立的学术奖赏机制; (4) 违反了版权法。 一稿多投行为如果在稿件的同行评议过程中被发现,通常会被简单地退稿,有些期刊编辑部可能会在退稿的同时函告作者所在单位的相关部门。如果一稿多投行为事实上已经发生(即文章已经发表),相关的期刊有可能会采取以下制裁或处罚措施: (1) 在一定期限内拒绝一稿两投作者向该刊继续投稿; (2) 在刊物上刊登关于该作者一稿多投的声明,并列入目次页; (3) 可能在某特定专业群体的刊物中对一稿多投的行为进行通报; (4) 可能通知作者所在单位。 通常情况下,以下重复投稿或发表不属于一稿两(多)投: (1) 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做过口头报告,或者以摘要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果,但不包括以会议文集或类似出版物形式公开发表过的全文; (2) 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以上新数据的学术论文; (3) 有关学术会议或科学发现的新闻报道,但此类报道不应通过附加更多的资料或图表而使内容描述过于详尽。以上再次投稿均应事先向编辑说明,并附上有关材料的复印件,以免可能会被编辑或审稿人误认为是相同或相似成果的重复发表。 同 行 评 议 1 审稿人的道义责任 1) 审稿人如果对稿件的论题不熟悉、或者与作者的工作有潜在的利益或观点冲突、或者与作者(之一)存在有可能影响到公正评审的私人或专业关系时,应回避评审,并将稿件退还给编辑,审稿人如果没有时间及时审稿(编辑通常希望稿件能在4周内审毕),也应尽快将稿件退还编辑。 2) 审稿人应对稿件的内容保密,不能在会议交流或自己的论文中擅自使用或泄露所审件中尚未发表的信息、论点或解释(除非征得原稿件作者的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加以注释)。 3) 审稿人应采取友好、乐于助人的态度,应充分主明评判的依据。 2 同行评议的内容 1)稿件的内容是否新颖、重要。对稿件所涉及内容创新性和重要性的评价包括选题是否新颖、结果是否具有新意、数据是否真实、结论是否明确,等。 2)实验描述是否清楚、完整。实验部分应提供足够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或允许有经验的审稿人根据实验描述来判断数据的质量。此外,审稿人还应根据自己的学识来评判稿件中的实验或理论工作是否完善,测量中是否有缺陷或人为因素,以及采用的技术对于作者要表达的数据是否合适,数据是否具代表性。等。 3)讨论和结论是否合理。论文中问题的提出(研究动机)与解答应遵循一个“故事主线,即:写作的发展应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合乎科学逻辑;讨论要紧扣作者本人的实验结果;结论要合理。对于作者外推的数据不足以支持的结论,审稿人应给出适当的建议,包括是否需要获得更多的证据或数据,或删除论据不点头的推测部分;甚至建议对数据或结果的其他可能性解释。 4)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必要、合理。有关参考文献的评审方面主要有:参考文献的各著录项(作者姓名、论文题名、期刊名、出版年、卷期号、页码等)应正确无误,并且要与正文中的引用保持内部一致性;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应确有必要;作者如果在稿件中声称自己的工作取得突破或很大进步,审稿人则要注意检查作者是否合适地引用了论证的文献,尤其是他人的关键工作。 5)文字表达与图表使用。文字表达应遵循简洁、清楚的原则。审稿人不应将自己的文风强加给作者,但可指出表达欠清楚的地方,或建议作者删除稿件中过量的修饰词并使用更为清楚、明确的词汇。稿件篇章结构的组织应条理清楚、合乎逻辑,摘要应具有自明性,并且要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引言应简明地阐述论题并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次级标题应视具体内容予以取舍或合并,力戒重复。 3 作者应如何对待同行评议的结果 1)作者无需为了使论文得到发表而过于屈从审稿人的意见,对于不合理或难以认同的建议,在稿件的修改中可不予接受,但一定要向编辑或审稿人说明理由。 2)如果审稿意见中的批评源于误解,也不要将误解归罪于审稿人无知、粗心和恶意;相反,作者应反思自己如何更清楚地表达,以免其他的读者不会再发生类似的误解。对于偶而收到的粗心或不合适的评议,要尽量避免言辞过激的回应(即使这种辩护是有理的)。 3)尽量逐条回复审稿人的意见。如果审稿意见没有按条目列出,就先按条目将其分开并加注序号,然后再分别回答。如果有认识或观点上的分歧,应尽可能地使用学术探讨性的证据和语言来解释审稿人的错误(尽管有时审稿人并不是这样),以便编辑在必要的时候将其转达给原审稿人或另请他人进一步评议。 4)寄回修改稿时,应将标有修改标记的原稿附上,以便编辑容易地识别出作者是如何回复审者的意见的。此外,应附寄一份按条目列出的审稿意见和作者的修改说明,以便编辑处理或再次送审。 六大国际检索系统 1)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SCI》。 它创刊于1961年,由美国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是一个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主要报道生命科学、 医学、 生物、 物理、 化学、 农业、 工程技术领域内的科技文献,其文献来源于科技期刊,并包含少量专著、 会议论文和书评。 1999年收录世界各国重要期刊3 579种。 《SCI》CDE先后收录过我国期刊17种,1999年《SCI》CDE收录我国期刊13种。 《SCI》扩展版即《SCIE》收录期刊5 000多种,收录我国期刊56种。 ISI的选刊是按Garfield的浓缩理论来进行的。 它引用了著名的“80/20规则”,认为精选20%有代表性的刊物,可以有80%的信息量。 所以它认为只要选刊正确,可以做到以部分代替全体。 ISI选刊,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1) 刊物水准。 刊物是否能按时出版,摘要、 题目、 引文等是否符合出版界的规定,发表的稿件是否经过评审,编委、 出版社和主办单位的声望也反映刊物的质量。 (2) 引文记录。 ISI的资料库,包括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1945~1990年就搜集了几千种期刊中的1 8000 000源论文和217 000 000引文, 这些引文可以作为评价刊物的定量指标, 但对新刊的选择, 往往取决于定性的考虑。 (3) 专家评议。 选刊依靠专家们的主观判断,这些专家包括订户、 编者、 出版者和ISI的几个编辑顾问委员会和专家。 除了上述条件以外,还要考虑学科的分布、 国际化程度、 及时发表最新进展的程度等。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ISI判断是否收入SCI的主要判据之一。 2) 美国《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即《EI》。 它创刊于1894年,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编辑出版,是一个主要收录工程技术期刊文献和会议文献的大型检索系统,收录文献的内容包括以下工程领域: 生物工程、 土木、 地质、 环境、 矿业、 石油、 冶金、 机械、 燃料工程、 核能、 汽车、 宇航工程、 电气、 电子、 控制工程、 化工、 食品、 农业、 工业管理、 数学、 物理、 仪表等。 年文献报告量在10万条以上,选用期刊约2 600余种,不仅有印刷版和光盘版,还有网络版(EI Compendex Web),其中有1 000多种是核心期刊所有论文均收录,另1 000多种非核心期刊的论文选择收录。 《EI》Compendex在1999年收录中国科技期刊96种。 《EI》的扩充版EI pageone收录我国期刊153种。 3) 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即《CA》。 它创刊于1907年,是目前由美国化学学会化学文摘社、 英国化学学会和德国化学情报文献社合作出版的大型化学化工文献检索系统。 每年收录150个国家约1.2万种期刊,以及大量的专著、 论文集、 专利等,是世界上收录最全、 应用最广的大型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工具。 1998年《CA》收录中国期刊561种。 1998年进入《CA》千刊表的中国期刊为89种。 4) 俄罗斯《文摘杂志》,即《AJ》或《PЖ》。 它创刊于1953年,由全俄科学技术情报所编辑出版。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文摘杂志,引用出版物最多,报道量最大,包括学科最全。 收录130多个国家2万多种刊物。 1999年该系统收录我国期刊数量193种,约占收录期刊的0.95%。 5) 日本《科学技术文摘速报》, 即《JST》。 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综合性文献的检索系统。 收录世界上50多个国家用20多种文字出版的12 000余种期刊,其中日本期刊6 300种。 1999年收录我国期刊已增到132种,约占期刊总数的2.64%。 6) 英国《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即《SA》。 它创刊于1898年,由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编辑出版,是主要报道世界各国有关物理、 电学、 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方面成果的检索系统,现收录期刊约2 800余种。 我国在此领域的较重要的期刊大多已被收录。


关键词:

评论

技术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