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 | 能源技术 | 汽车电子 | 通信网络 | 安防监控 | 智能电网 | 移动手持 | 无线技术 | 家用电器 | 数字广播 | 消费电子 | 应用软件 | 其他方案

电路设计->综合电路图->综合电路图->面向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应用的有源光缆

面向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应用的有源光缆

作者:angelazhang时间:2015-11-18

Avago宣布面向高性能计算(HPC,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和数据中心应用推出新有源光缆(AOC, Active Optical Fiber)系列高密度SFP+、QSFP+和CXP解决方案。这些有源光缆使用特有技术达到低于有源铜缆的10G链路成本,结合性能提升、重量更轻和电缆管理更容易等优点,带来长达100米的高数据吞吐量互连应用。


Avago丰富的AOC有源光缆系列产品包括10GbE SFP+、40GbE QSFP+和150G CXP有源光缆,除了提供光纤的优势外,还带来铜电缆的简易替代方案。AOC使用可以接收相同于传统铜电缆电气信号的电缆技术,于连接器两端使用电缆端点具备光电信号转换能力的光缆,可在保有兼容原有标准电气接口的条件下提高电缆的连接速度和链路距离。

Avago光纤产品事业部产品线经理Sharon Hall表示:“这些新AOC有源光缆产品可以增强我们在高带宽可插拔光学技术的领先地位。通过我们经证实的设计技术和专业生产能力,预期这类产品可以扩展到先前仅采用铜电缆的更广泛且更多样化应用市场。”


受到云计算环境更高带宽和更多应用需求推动,AOC有源光缆是目前数据中心、服务器群、网络交换器、电信交换中心和许多其他需要高速数据传输高性能嵌入式应用通信需求的最新解决方案,系统应用包括数据聚合、背板通信、特有协议数据传输以及其他高密度和高带宽应用。


依市场研究公司LightCounting推估,AOC有源光缆市场预计在2015年达到近一亿美元。LightCounting公司资深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互连应用产业分析Brad Smith表示:“主要应用市场将持续在使用InfiniBand协议的HPC和超级计算市场,过去数年AOC有源光缆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在于连接使用以太网协议的交换器层,电信应用上作为局端长距离密集波分多路复用(DWDM,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和路由器的互连应用也已经开始成长。”


新SFP+和QSFP+ AOC有源光缆为第一款率先使用Avago新Atlas 75X嵌入式光学引擎的产品,这个光学技术通过低于铜电缆的成本带来大幅度提升的性能和连接距离。CXP 有源光缆则使用经证实的Atlas 77X MicroPOD光学引擎,可以通过更低成本提供分立收发器解决方案中完整的性能、连接距离和包括数字监测接口(DMI, Digital Monitoring Interface)等功能。


相较于无法满足现有高性能要求应用的前一代直连铜缆(DAC, Direct Attach Copper),AOC有源光缆拥有多个优势,Avago有源光缆的位错误率(BER, Bit Error Rate)为10-15,直连铜缆则为10-12,也就是Avago的有源光缆发生位错误的概率每天不到一次,铜电缆则为每1到2分钟会出现一次位错误。由于高频EMI信号在可插拔模块内进行处理,只有光信号会通过光缆,因此有源光缆的EMI抗扰度优于直连铜缆。10G速度下,这些有源光缆的SFP+和QSFP+版本的连接距离可达20米,铜电缆则仅略高于5米。另外,有源光缆的重量约只有直连铜缆的25%,线径更小,最小电缆弯折半径仅30mm,大幅优于直连铜缆,这些正面优势可以为客户带来符合高密度光互连规格要求的正确解决方案和外型规格。


产品特点
 1、采用Atlas 75X嵌入式光学引擎的SFP+有源光缆
  •   光缆长度20米
  •   每端典型功耗275mW,低于SFP+ MSA收发器1/2以下
  •   10 Gigabit以太网、8 Gigabit光纤通道、FCoE (以太网光纤通道)

 2、采用Atlas 75X嵌入式光学引擎的QSFP+有源光缆
  •   光缆长度20米
  •   QSFP+每端典型功耗1.1W
  •   40 Gigabit 以太网、Infiniband 40G-IB-QDR、20G-IB-DDR、10G-IB-SDR
  •   散开型(breakout)版本支持高密度10G以太网应用

  3、采用Atlas 77X MicroPOD嵌入式光学引擎的CXP有源光缆
  •  10.3125Gbps和12.5Gbps达12通道
  •  光缆长度100米
  •  包含DMI的完整收发器功能
  •  10 Gigabit以太网、Infiniband QDRx12、PCIe Gen3、专用协议



评论

技术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