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 | 能源技术 | 汽车电子 | 通信网络 | 安防监控 | 智能电网 | 移动手持 | 无线技术 | 家用电器 | 数字广播 | 消费电子 | 应用软件 | 其他方案

电路设计->微机单片机电路图->单片机综合电路图->可编程高精度测温集成电路LM76

可编程高精度测温集成电路LM76

作者:dolphin时间:2011-05-05

摘要:高精度、12位信号输出集成电路LM76是由数字温度传感器和双线温度窗口比较器组成的,它具有功耗小、量程宽、串行总线接口等优点。文中介绍了该电路的工作特性、引脚功能及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LM76用于API设计的典型应用电路。

关键词:数字温度传感器窗口比较器超限警报可编程LM76

1概述

LM76是一个由数字温度传感器、I2C串行总线接口和温度窗口比较器组成的集成电路。在70℃~100℃和-10℃~+45℃的温度范围内,其窗口比较器的串行总线接口的精度为±1℃。在25℃时,LM76CHM的精度可达±0.5℃。它的开漏中断输出(INT)在温度超过可编程窗口温度时被激活,温度超限警报输出(T-CRIT-A)在温度超过可编程的危险极限温度(超过此温度,会损坏LM76)时有效。

控制LM76的主机可以对窗口的上、下限和危险温度极限进行编程,它的可编程迟滞特性与故障队列能将误报情况减至最少。LM76在系统上电后首先处于一种缺省阈值状态。其传感器的缺省阈值为:迟滞温度THYST=2℃,下限温度TLOW=10℃,上限温度THIGH=64℃,危险极限温度TCRIT=80℃。

LM76采用3.5V和5V电源,并具有串行总线接口,采用12位信号输出,其最大测量范围超过127℃,LM76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可广泛用于温度控制系统、个人计算机保护、电子测试仪器、办公设备以及生物医学仪器等方面。

LM76具有以下特点:

●窗口比较器可简化ACPI的设计,同时兼容温度监视与控制;

●带有串行总线接口;

●有隔离开漏中断输出与超限温度关闭;

●具有最小功耗的关闭模式;

●一条总线可连接4个以上的LM76芯片;

●采用12位信号输出,最大量程超过127℃。

2LM76的引脚功能及主要参数

LM76的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各管脚的功能如表1所列。

表1LM76的管脚说明

符号引脚号功能典型连接
SDA1串行双向数据线,开漏输出,CMOS逻辑电平接上拉电阻,控制器的I2C数据线
SCL2串行总线时钟输入,CMOS逻辑电平接控制器的I2C时钟线
T-CRIT-A3温度超限警报,开漏输出接上接电阻,控制器的中断线或系统硬件关闭端
GND4电源地接地
INT5中断,开漏输出接上拉电阻,控制器的中断线
+Vs8电源电压正向输入端接3.3V或5V电源
A0~A17,6用户设置的地址输入端接地(低电平,“0”)或接+Vs(高电平,“1”)

LM76的主要参数如下:

●电源电压:3.3V或5V;

●电源电流:工作状态时为250μA(典型),450μA(最大);关闭状态时为8μA(最大);

●测温精度:±0.5℃(25℃时的最大值);-10℃~+45℃时为±1.0℃(最大);

●分辨率:0.0625℃;

3LM76的内部结构

图2所示为高精度测温集成电路LM76的内部结构框图,可以看出,LM76温度传感器包括一个带隙型温度传感器、一个13位ADC和一个可由用户设定上、下限值的数字比较器。当温度位于TLOW和THIGH窗口外时,比较器激活INT线;当温度超过TCRIT时,比较器激活T-CRIT-A线。这些工作线对工作模式和极性都是可编程的。

LM76作为从器件在串行总线上运行时,SCL线是输入线,SDA线是双向串行数据线。根据串行总线规范,LM76有一个7位受控地址,受控地址中的最高有效位设为“10010”,另外两个最低有效位分配给管脚A0、A1,并通过A0、A1接地或接+Vs来置0或置“1”。完整的受控地址为:

10010A1A0
ASB LSB

4应用举例

图3是一个满足ACPI设计要求的典型应用电路。其中,LM76可以对选择的温度窗口进行编程,并且当温度超过窗口极限时,LM76会对微处理器发出中断信号,其内部识别标志能迅速判断温度是上升还是下降。当温度超过极限温度TCRIT时,LM76通过其硬件关闭电路实现与微处理的断开。INT输出与T-CRIT-A输出是相互分开的,但可以通过线-或连接在一起。另外,T-CRIT-A可以通过二极管或门连接到INT线,这种方式可使T-CRIT-A进程激活INT线,但INT进程不能激活T-CRIT-A线,这在同时向微处理器和LM76的T-CRIT-A关闭电路报告的进程中是十分有用的。

图4所示为与ACPI规范相对应的温度报警关闭系统。该电路通过电源的辅助输出来启动LM76,进而达到关闭失效或过热的计算机,以保护尽可能多的系统。

 



评论

技术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