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 | 能源技术 | 汽车电子 | 通信网络 | 安防监控 | 智能电网 | 移动手持 | 无线技术 | 家用电器 | 数字广播 | 消费电子 | 应用软件 | 其他方案

电路设计->光电电路图->其他光电实用电路图->电子扩音机安装后的电压检测与调整

电子扩音机安装后的电压检测与调整

作者:dolphin时间:2016-09-08

  胆机装机后为保证整机正常工作进行的全部电压检测与调整.同时复查所有装配中是否有疏忽而导致的失误。老一代胆机爱好者称此工序为校验,意即校正、检验。利用万用表排除短路、元件相碰、开路等现象后,即可通电进行各点电压的测试.1.各点电压的检测和调整胆机的电子管为电压控制器件,各极电压的不同组合,形成对应的T作状态。虽然除灯丝电压以外.电子管其他电极对电压升高并不十分敏感,但是超高的电压将使电子管脱离设定的T作状态,时间稍长危及其寿命。电子管的灯丝电压使阴极有稳定的电子发射,电压精确度要求较高,过高过低都将使阴极受损。常用的小功率放大管,均为氧化钍涂层的阴极材料,对灯丝电压的精度要求更为严格。
  
  (1)灯丝电压检测须知
  
  此问题也许有人认为过于小儿科了,其实不然,DIY胆机失败者在此遇到困难的并不少见。当全机装配完毕.检查接线无误后,首先将全部电子管(除整流管以外)插入管座,同时监测市电220V时管脚上灯丝电压,至少应在额定值的正负5%以内。
  
  此检测过程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市电必须调整于220V,二是必须将全部电子管插入管座,否则难以准确测量。检测巾发现灯丝电压超标,则必须更换电源变压器,不能将就。
  
  (2)高压供电检测及初调
  
  在插入整流管之前,先用欧姆表检测+B输m端.和各滤波电容器正极对地之间电阻值,应在lOkΩ以上(对有泄放电阻的机型基本为泄放电阻值),如低于此值,说明电解电容不良,或机内元件有相碰引起的短路,或输出变压器初次级有短路.处理、更换后再插入整流管。开机后初调过程只检测整流管灯丝(或阴极)对地整流电压,此电压值要求与图示值误差不超出正负20%。误差过大将使输出级偏移设计的T作状态.超高过多还会影响输出管寿命。超压时可去掉阻流罔之前的滤波电容器,使之成为阻流圈输入(或电阻输入式)滤波,不仅输出电压值降低,还会有更好的电压调整率。如果整流输出电压过低,则将使输出级电子管线性区缩短,非线性失真增大,输出功率成平方比关系减小,同时输H{管T作点偏移,输出阻抗失配,放大器所有指标变劣。对输出级而言,板极、第二栅极供电电压应不低于设计值的-10%。当选用的变压器高压过低,而义不打算更换时,应以现有+B电压为准重新设计输出级工作状态。从半导体功放DIY步入胆机者,习惯以板极电流确认T作状态是错误的!以图1的300B功放为例,图注板压485V,栅负压为-82V,板流为82mA.当变压器只能给出350V板压时,往往只调整阴极自给栅负压电阻值使板流为82mA即认为万事大吉,这是错误的。实际上82mA的板流是板压485V时,300 B处于线性区中点栅负压-82V的值,当板压350V时板极特性线性区缩短,根据300B特性曲线可画出此特线性区中点应为栅负压-74V、板流60mA的点上,此工作状态输出功率为IOW.非线性失真近1.5%.最佳负载阻抗2.2kΩ,.与原图相近。
  
  因此,板压降低为350V后,必须同时将阴极电阻增大为1.25kn.使板流为60mA.方可保证该功放指标无-太大的变化。
  
  由此可见,电子管工作点调整不能以板流值为准,关键是栅负压必须处于栅压——板流特性的、中点上。同一电子管栅压——板流特性,在板压不同时有极大区别。
  
  +B输出电压的降低.使前级电压放大器板极供电同时降低.为了避免重新设计各级T作点的麻烦,只改变前级供电退耦电阻R14使压降减小即可(采用不更换变压器重新设计调整的电压值如图1括弧内所注)。
  
  (3)各级栅负压值的检测
  
  由上述可见,在板压值设定后,由栅负压值确定电子管的T作点.所以调定T作点时不应以板流为指标,因为板流不只受栅负压的影响,同时受板压的影响。电路图上所注静态板流值是图注板压、栅负压值时的测试值。板压对板流的控制能力即电子管的板极电阻(内阻).而栅负压对板流的控制能力即电子管的跨导。对同一电子管而言,栅负压的控制能力比板压控制同样板流的能力大μ倍,所以栅负压值的精确度要求高于板极电压。正确、精确地选择栅负压值,是保证电子管处于真正A类的关键。为了正确测量栅负压值需注意以下几点:
  
  1)对自给栅负压,只要用数字表直接检测阴极电阻两端压降即为栅负压值,如果以图注栅负压为准,则需另行检测板压、C2电压是否与图注相符,如不同则需按实际板压、G2电压值重新设定阴极自给栅负压值,否则不能保证在实际栅负压下,电子管工作在特性曲线的中点,其原理如前所述。有人以为,某种型号的电子管作为A类电压放大器,栅负压是固定不变的,如12AT7.只要用于RC耦合电压放大,认为其栅负压设定为-2V(手册给m值)都是正确的,此为常见误区。手册中所指-2V,系指其板压250V、板流lOmA的栅负压值.当实际电路中板极供电电压不同时,线性区中间点也不在-2V。就RC耦合电压放大电路而言,板流也绝非lOmA,而与板极供电电压、板极负载电阻有关.2)对于同定栅负压,需测量栅极电阻下端与地之间负压值,而不直接检测电子管栅极与地间负电压,以避免电压表内阻导致的误差。
  
  初调中检测栅负压的目的.只是使各级电子管有近似的栅负压值,以避免通电试机巾因电子管栅负压接近Ov导致电子管受损。电子管栅负压接近Ov常为接线错误、旁路电容短路、元件相碰等原因所致,在初调中必需排除。至于由于栅负压设置不当,导致放大管T作于非线性区引起失真,则在最终细调中解决。

  2.试听和改进
  
  经上述检测后可放心接人电源和扬声器进行初步试听.并对胆功放的基本项目进行考核,以确定需要在哪些电路中进行改进,力争在初调过程中完成,避免在后续摩机中大动干戈。
  
  (1)噪音考核——静态噪音输出为此,将VR1的滑臂置至地电位.听扬声器中是否有交流声。正常机在1m以内应听不见任何噪音.否则说明静态噪音输m超标。
  
  静态噪音是近年来对HI-FI胆机最为关注的一项指标。静态噪声输出的大小比带用信噪比更能贴近听音要求的实际。
  
  当胆机功率较大时,输出信号幅度也大,相应比信号电平低“80dB—90dB”的噪声电平也不是低值。在信号低潮或音乐间歇期,信号降低则噪声突显,听之令人讨厌。静态噪声是指噪声绝对值,即无信号时,应听不到任何噪音。测试方法是将放大器音量完全关闭,用mV计检测8Ω输出端噪音电平.应不大于ImV.如人耳已听到交流声,则远不止1mV.可用数字表AClOmV挡在8Ω输出端检测得以证实。
  
  静态噪音超标应首先检查电源部分。以图1的电路为例,首先在Cl0两端并入lOOμF电容,再在C13两端并人4700μF电容试验,如无效可逐级拔去Vl、V2。当拔去VI时噪音减小,说明Vl 6J5灯丝阴极间有电阻性漏电(灯丝加入正电压HB.对电阻性漏电无效),可换管试验。Vl拔出如无改变,再拔去V2试验。当拔去V2仍有大于1mV的噪音,则考虑是电源变压器交流漏磁电流过大,周边形成极强的交变磁场所致.可将电源变压器移出底板外试验,可以证明(市售电源变压器次品不少),或者断开变压器所有负载电路,拔去所有电子管和Dl。在220V市电下检测初级空载电流,应不大于20mA.否则变压器铁心质量差.或安/匝数不足,必须更换。
  
  静态噪声超标的另一原因是Vl、V2管座漏电,建议前级管座用陶瓷基体产品,另外还应注意,机内交流供电布线是否不规范,距Vl、V2栅极过近。若灯丝采用单线供电,另一端接地,以底板(接地母线)作为灯丝传输,易造成静态噪音超标。
  
  静态噪音达标后,可将音量电位器开到最大试听动态噪音,如此时噪音增大非常明显,则说明功放输入电路.V1栅极引线屏蔽不良,输入插口及引线过长且屏蔽不良.可以缩短距离,采用屏蔽线(不宜超过LOCm)方式改善。交流声是胆机大敌,必须彻底排除。
  
  处理噪声之后功放已通电数小时,此时应检查变压器及底板下元件是否明显升温。温升超过50C的电解电容器应予以更换,电阻应换用较大功率的,以消除隐患。为了发现某些需改动电路才能改善的项目,在试听中应预先检查,以免功放定型后再大动干戈。为此,第二个试验项目是整机增益检查, 实际是检测功放的灵敏度是否足够。
  
  (2)整机增益考核
  
  对于纯后级功放.在实用中往往搭配有独立的前级放大器,因此,纯后级放大器输入灵敏度比较低,一般要求200mV—IVrms。图l的后级实测输出10W.输入灵敏度为600mVrms。如果不设独立前级.播放CD必然会感到增益不足。虽然CD、DVD机输出电平最大为1V以上,但均指峰值电平,其有效值只有0.7Vrms,同时此值是指音乐高潮片断最高输出值,当音乐低潮期只有其1/1000.甚至1/10000.过低的增益显然不能应对80dB—90dB的大动态。而且多数听音者为了保持所谓原汁原味.不另设独立前级,在此条件下纯后级被当作合并式功放使用.这时将灵敏度提高到200mV才合理。
  
  对于下图的功放,只要将第一级6J5改成高μ管12AX7即可轻易将其增益南14倍,提高到50倍以上,从而使两级前级放大增益提高到50x7.5≈375倍(7.5为6AH4的单级增益),输入140mVrms的信号,即可使300B栅极有74Vp-p的驱动信号而达到满功率输m。改用12AX7只需将板极负载电阻增大为82kΩ,.Rl改为2.2kΩ即可。如此下图即成为合并式功放了。随着总增益的提高,噪声会有所增大,同时需加强12AX7栅极电路和元件的屏蔽。开机后可调整阴极电阻,使12AX7板极电压为90V,保证下一级有正常的栅负压。


  

  (3)输出功率的检测
  
  不作为商品机似乎无必要检测输出功率,但如果输出功率较设计值小很多,有可能关键部位存在重大隐患,此种检测是最有效的排除方式。
  
  输出功率的检测只需有一台普通音频信号发生器,甚至利用一张CD测试碟也可进行。电压表采用精度1%的数字表,另外准备1只10W/8Ω线绕电阻(可用300W电炉丝自制),作为假负载。测试方法是将8Ω纯电阻代替扬声器接A放大器8Ω输出端.从输入端接人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入lkHz的信号,在假负载两端并人数字电压表。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逐渐增大(功放音量处于最大位).观察电压表指示值,随着信号增大,输出电压增大不明显的一点,即表示功放的最大输出功率,其值为UoUo/R=W。若在8Ω电阻上电压为10V左有,相当于输出最大功率为12.5W。此种测试过程巾未考虑波形失真,所以并非有效输出功率,只能称为最大输出功率。即使放大器完全正常.最大输出功率时非线性失真也会接近10%。在限定非线性失真的前提下,测得的输出功率则称为额定输出功率。就下图的放大器而言,非线性失真2%以内的输出功率应不低于10W。
  
  最大输m功率表示的是输出级工作状态,而额定输出功率时失真度则表示放大器各级的线性度。检测输出功率不能以扬声器作负载,因为扬声器负载非纯电阻,其电感成分在信号激励下会产生反电势影响测量精度。同时复数阻抗负载也使负载阻抗随频率而升高(通常扬声器负载阻抗8Ω系指频率400Hz值).影响输出电压的准确性。
  
  欲检测额定输出功率,需备有失真仪。在业余条件下可用普通示波器大致判断失真度,稍有经验的测试者可以从正弦波显示波形中分辨出5%的失真度,缺乏示波器使用经验者,通过对标准信号发生器波形的观察,与放大器输出波形对比,也可发现输m波形的畸变。由此可观察到的畸变,失真度大约在5%以上.在上述测试中,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逐渐增大输入信号,记下刚好未出现畸变时的输出电压,可大致认为其输出功率为失真度小于5%时的额定输m功率。如欲测出失真度更低时的输出功率,则只有借助于失真仪了。
  
  当测得最大输出功率远低于设计值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对300B进行板压、板流、栅负压、灯丝电压检测,如电压正常.记下此板流值:临时在阴极电阻上并入等值电阻1.25kΩ,记下板流值(约增长为80mA以上);再测此时阴极自给栅负压,将前后板流值、栅负压值之差由下式运算求H{。
  
  300B实际跨导s=板流变动值,栅负压变动值,应不低于5mA/V(额定为5.5mA/V),如低于额定值-10%,说明300B效率低下,应予以更换(目前进口300B不乏二手货,同产品牌则应选购大厂产品)。
  
  2)输出变压器的变比不对,引起最佳负载阻抗偏移过大,也会使输出功率减小,失真增大。可用市电接入输出变压器初级(断开机内连线),测次级8Ω端电压,初,次级变比应为15.8—19.4之间.即当初级为220V时,8Ω,端电压应在11.5V—14V之间.相当于初级阻抗2000Ω~3000Ω。上述变比测试还可发现初级分层分段绕法时绕组连接错误,导致绕组连接的相位错误。
  
  另外.输出变压器匝间短路、漏电也会影响输出功率,是否漏电、匝间短路,可测空载电流检查,将输出变压器断开所有机内连线.初级经交流电流表接A220V市电,次级全部空载.此时初级电流应小于40mA.若远大于40mA有短路可能,可接人电源220V4小时以上,观察温度予以证明,完好的变压器只有微温。此空载电流还与初级电感有关.300BA类放大欲有20Hz以下的低端频响,必须有足够大的初级电感,理论上说应不小于80亨利。即使算入变压器损耗,在220V交流市电下,空载电流也应在20mA以下,否则难有低频冲击力。
  
  (4)频响特性的检测方法
  
  传统频响特性的检测方法是输入不同频率、电平相等的正弦波信号,检测输m电平,以lkHz输出电平为基准,将高端、低端频率上输m电平与lkHz相比较,用dB表示其变动程度。此法检测的实际上是放大器的增益随频率的变动率,问题是频响测试中多以较低输m电平进行,如大多在输出功率1W、5W时进行测试。很明显,当输出额定功率时,频响特性会有区别,原因是,输出级有相等的驱动信号,却不一定在频率不同时输出同样的功率。毕竟输出级负载中有输出变压器存在,当频率不同时其呈现的负载阻抗也不同。
  
  鉴于此,近年来国外音响除通常的频响测试之外,还在输出功率测试中,除在lkHz时测试额定输m功率以外.追加在低频20Hz—30Hz的输出功率检测,此举对放大器低频重放效果更有实际判断能力。欲得到20Hz和lkHz有近似相等的输出功率,首先应保证频响特性20Hz频率下,有近似OdB的平直特性,在此条件下,再作上述输出功率测试方法,检测20Hz时额定输出功率、与lkHz时输出功率相比较,即使此功率比只有-ldB的衰减.功率却只有lkHz的0.7943倍,-3dB的功率比就只有0.5倍,对低频表现力影响可谓大矣!
  
  是何原因导致输出级在频率不同、幅度相等的驱动信号下输出功率随频率而降低呢?本来输出级的负载阻抗系指扬声器的音圈阻抗.经输出变压器变比提升后的最佳负载,但是实际却为次级反射阻抗和变压器初级电感感抗的并联值,初级电感的感抗随频率降低而减少,使实际负载阻抗被分流而减少.当初级电感的感抗在某一频率下与次级反射阻抗相等时.在此频率下实际最佳负载被降低为1/2,输m功率将随之减少.同时非线性失真增大。
  
  为了使此分流作用更小,唯一的办法是增大初级电感,使此种1/2分流的频率移到低端截止频率之外。增大初级电感有一定困难,尤其A类单端输出级初级线圈中有不小的单向磁通.铁心必须留有空气隙,所以一般将初级电感的感抗在低端截止频率下有额定负载阻抗的5倍已可以应对了。对300B单端输出而言,80H的初级电感在20Hz频率的感抗为lOkΩ.近似为额定输出阻抗2.5kΩ的4倍以上,再增大初级电感不仅体积成本受限,也会使初级分布电容过大.使高端频响难以达标。
  
  经过对以上几项基本指标的调整.和整机供电电压的校正,放大器已基本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即使工作时间稍长也不会发生异常现象。基本指标的达标毕竟还只是一般可听程度,要达到HI-FI的要求,还需进一步采用必要的专用仪器进行调校。以非线性失真为例,示波器观察波形是难以发现低于5%的失真度的,但是对此程度的失真.稍有乐感的人已明显感到难以接受。因此,示波器观察小于5%后还需通过电路改进以尽量降低失真度。为了减少非线性失真,本节中特提出常被忽视的电路不正常的因素。

  3.RC耦合放大器的元件选择
  
  近年业余音响DIY有一明显的误区,全力关注输出级用何种电子管,对RC电压放大器则依葫芦画瓢,结果是前级放大失真度已逾5%以上,无反馈的2A3、300B也奈何不得。
  
  RC耦合放大器电路不当,元件选择不当,使小信号出现大于5%的失真,是常见的。虽然是小信号放大欲使失真小于5010也并非理所当然。2A3、300B等低内阻、低三极管功放,一般不采用负反馈,所以前级电压放大器失真是必然的。
  
  a.栅流引起的失真。在A、ABI类放大器中,电子管栅极对阴极始终为负极性,从工作原理来说,阴极发射电子不会被栅极吸收形成栅极电流,但是栅极地处阴极附近,大量电子堆集形成电子云,总有少数电子与栅极形成碰撞而形成栅流,此种现象在栅极负压较低时较严重。当栅极加入信号电压时,在信号电压的正半周峰值时.栅极电位减小,甚至达到oV.栅流形成难以避免。根据美国电子管生产大厂沙尔文公司提供的实验数据,当输出信号增大到电子管栅极电流的0.125μA时,放大器因栅极电位移动产生约5%的非线性失真。同时沙尔文公司提示,使用者应采用远低于栅负压的输入信号。如常用的6SN7,当栅负压为-5v时,输出lVrms的信号则放大器失真度小于1.5%.相应当栅负压为-2V时,输入信号应在lVrms以下。
  
  可见传统观念中使输入信号峰值等于栅负压的方式,如欲HI-FI是困难的。就此观点而言,因为中、低μ管有特定的优势,因为中、低“管栅负压值更低,产生栅流的输入信号幅度相对较大,所以6SN7比6SL7,12AU7比12AX7更盛行。低¨功率管2A3、300B也比束射管更受欢迎,其中原因与栅流引起失真有关。
  
  为降低栅流引起的失真和导数的放大器不稳定,首先是尽量选择中、低μ三极管,同时选用名牌产品,不同厂家的电子管栅流的差别较大。其次合理选择电子管T作状态也十分重要。
  
  b.RC耦合放大器工作点选择不当引起的失真。通常音响设计者对功率放大器工作点比较重视,而RC耦合电压放大器则常依样画葫芦,照搬其他机型电路.而忽略电压值不同引起的工作点变动。其结果使栅负压过低,信号输入额定值下即超过栅负压引起失真。RC耦合放大器中元件选择的原则如下:
  
  (1)板极负载电阻
  
  很多胆机烧友都知道板极负载电阻Ra的值正比于本级电压增益,但对Ra增大的负面效应却鲜为人知。事实上Ra值大于电子三极管内阻的3—5倍已为极致,再增大则增益上升不明显(最大也不可能等于电子管μ值),而负面效应却大增,最直接的效果是Ra过大,电子管动态板流减小,有效板压降低。输入、输出电压都必然小,只能作微弱信号放大。再者,对一般电子管而言,Ra越大,高端截止频率受线路分布电容、电子管极间电容影响而必然降低。在Ra=lOOkΩ时,高频转折点约为20kHz.在250kΩ时则只有lOkHz.当Ra用到330kΩ以上时,则5kHz已开始下跌。此为单级放大器的频响,试想如果三级放大器时其总额响将会更低。

  Ra取值过大的结果是静态板流极低.放大器的动态板流随之更低,使放大器输出信噪比变差。过低的板极电压使板极吸引电子的能力变差,增大了阴极附近空间电荷的密度.电子管更易产生碰撞栅流。
  
  (2)阴极自给偏压电阻
  
  初入胆机之门的DIY者对阴极自给偏压电阻Rk的选择是凭经验和借鉴其他图纸,Rk的选择决定了工作点栅负压,其值大小与板极供电电压Ua、板极负载电阻Ra都有关。设计过程中选定电子管及Ua、Ra值以后,正确选择Rk的值极为重要,它几乎决定了放大器的所有指标,比较可靠的方法是用电子管特性曲线族画出动态负载线,以求得静态电流值、板极有效电压值以及板流的动态范围。其实作动态负载线很简单,只要稍有直角坐标知识即可.下面以常用的6SN7为例,说明大小信号电压放大和大信号驱动级的设计方法。
  
  6SN7中“双三极是音频电压放大专用管,μ=20,内阻Ri=7.7kΩ.最高板极供电电压330V。根据上述基本数据,首先选定Ra为五倍Ri约为31kΩ,为了有较大动态范围,选择Ua=300V.依此设计小信号电压放大器的使用方法。为此,首先在6SN7板极特性曲线族上画出Ua=300V,Ra=31kΩ的交流动态负载线.见下图.

  A点的设定,是当电子管完全导通时的电流值,板压Va=oV(板极供电电压完全加在Ra两端,故有效板压为Ov).板流Ia=300V/31kΩ≈9.7mA.则A点位于Y轴9.7mA处。
  
  B点为电子管截止点,Ia=0,Ua=300V。因B点是位于X轴上Ua=300V的点,以直线连接A、B.则为Ua=300V.Ra=31kΩ的动态负载线。负载线A、B穿越栅压Ug从OV—16V的九条栅压——板流曲线,各条栅压曲线与A、B的交点可以从Y轴上读出相对应的板流值,和从X轴上读出相对应的板极电压Ua值,如Ug=ov与AB交点,Y轴Ia=7.lmA,X轴Ua=71V.依此类推……直到Ug=-16V时,与AB交点Y轴Ia=0.15mA,X轴Va=310V。负载线AB上各曲线交点表示板流受栅压控制的动态数据,可从中查到栅极瞬时电位对应的板流值.从动态负载线上可完成以下设计。确定A类工作点。由图4A、B连线上,从L点到C点为板流受控线性增长区,C点以外为栅压UgOV,L点以右板流已趋截止,所以在Ua=300V,Ra=31kΩ,的状态下,只有此范围内的C点~L点之间可称为线性放大区。以栅压,板流曲线而言.A类工作点应为新区间负载线的中点上-Ug=-8V的G点上,工作点板流为Ia=3.2mA,板压Ua=195V。
  
  Rk的取值。为了得到-8V的栅负压,显然Rk=8V/3.2mA=2.5kΩ。在此状态下放大器最大输入信号可允许为8Vp-p。当信号为正半周峰值时,栅极瞬时电位为ov。信号负半周峰值时,使栅极瞬时电位为-16V。在正、负半周峰值间板极电流的变化范围为C点—L点即0.15mA—7.lmA,成为符合A类要求的放大状态。此时中音频率最大增益符合公式K=μxRa/Ra+Ri,Ra=31kn.Ri=7.7kΩ,则电压增益K=16倍,略低于μ值。为了避免产生碰撞栅流导致的失真,可使输入信号峰值低于T作点栅负压。例如为避免信号正峰值期间栅极电位为OV,可将输入信号限定于6Vp-p,放大器瞬时工作点被限制在D点和J点,栅极瞬时电位最高也有-2V的负压,有效地避免碰撞栅流的产生。栅极最低瞬时电位升高到-12V.相应的板流受控范围远离板流截止区,在A、B线范围内线性得到改善,从而使放大器非线性失真大为降低。
  
  上述结论的基础是双三极管6SN7在板极供电电压300V、板极负载电阻Ra=31kΩ的条件下实现的,当Ua、Ra值不同时则结果也大相径庭。Ua降低最直观的后果是动态负载线所包容的栅极电位将受限,相应的使输入信号必须降低,随之工作点也须重新选择。例如将Ua=250V、Ra=47kΩ的常用状态画出动态负载线xy,静态工作点只有选在Ug=-6V、La=2mA、Ua=140V的0点,相应的Rk则为6V/2mA=3kΩ.如按上述原则最大输入信号峰值必须限制在4Vp-p以内。此时南于Ra增大,虽然使增益提高到约17倍,但却使动态范围被压缩,输出信号反而降低了。可见,用电子管特性曲线族,通过负载线求得RC耦合放大器元件值是极必要的.既可选择出不同Ua值的实际A类工作点,也可根据输出信号的需求,选择Ra值使放大器有合理的动态范围。



评论

技术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