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 | 能源技术 | 汽车电子 | 通信网络 | 安防监控 | 智能电网 | 移动手持 | 无线技术 | 家用电器 | 数字广播 | 消费电子 | 应用软件 | 其他方案

电路设计->光电电路图->光敏二极管/三极管电路图->医疗市场中可穿戴技术的电路保护

医疗市场中可穿戴技术的电路保护

作者:angelazhang时间:2015-08-18

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认为普通的现代汽车所能提供的关于其运行状态的实时反馈比我们自己对自己身体健康状态的了解要多的多。我自己的汽车安装有传感器和指示器,可以监测并报告车辆使用中的一切情况,包括发动机温度、燃油效率、驾驶员和乘客安全带使用状态以及环境光线和温度条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能显示人们自身问题的显示器(即使令人不快)却非常有限。显然,任何人都知道发烧、咳嗽、打喷嚏或某些程度疼痛的症状。尽管设备制造商不断在设备中纳入更高水平的自我诊断和预防维护的例行程序,在监控我们自己身体素质方面,人类依然步履缓慢。

很明显,这种情况对优化人们生活质量的理想还差很远。接近实时地对“出界”的参数(血糖、心率等)进行识别在减少主要健康问题的影响方面将大有帮助。有了这些识别信息,使我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住我们身体中出现的临界参数。那么,如果不成天把自己和诊断设备连接在一起,我们又怎么能获得这些信息呢?这种层面上的监测会不会太浪费时间而又具有侵入性呢?

在不久之前,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是肯定的。任何想要获得即使是最基本的信息的人必须向医疗专业人员求助或使用侵入性工具(如使用柳叶刀采一滴血放入血糖仪中检测)。采集生理数据相关的费用、时间、可用性、以及不便性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人们。

 

图1:下一代可穿戴监测设备已经开始转变生理数据捕捉和记录的方式。

构建更好的健康监测器


如果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情况会如何?事实证明,我们即将迎来健康监测的革命。“量化自我”运动承诺帮助对了解自己身体和健康参数感兴趣的人们,以使他们能够持续方便地这样做。总之,量化自我是一个概念,利用电子传感器检测一个人的生理参数以实时了解其身体的当前状态(心率、葡萄糖、水合作用、耗氧量、睡眠模式、卡路里摄取等)。

最终的目标是使人们按照他们的生理信息行事以改善自身健康、精神状态等。过去,我们一直视我们的身体为“黑匣子”,必须对其作出回应而不是被实时了解。实时了解(通过生理监测获得)将使我们能够改变我们的行为以达到理想的状态(降低血压、减肥、从伤病和手术中快速恢复等)。如果没有这些关于身体当前状态的信息,很难制定计划并进行下一步安排。但是,如果这些信息一应俱全,将会使人们能够更快地达成目标。即使是简单的行动,像选择走楼梯而不乘电梯,不喝含糖软饮料改为喝水,都将有一个可衡量可识别的影响,这都有利于我们拥有更好的身体。

幸运的是,并入生理传感器的可穿戴技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新一代的监测装置将可被穿戴在身体上,使用者再也不用被迫将仪器(如血糖仪)装入口袋随身携带了(如图1)。这些医疗传感器几乎透明的纳入,将使人们接近实时地对其自身状态进行监测,使他们在一天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数据点。

如今市场上已经出现这种方法的各种实例,包括用来测量行走距离、脉搏等数据的腕带、专为体能训练时使用的不显眼的内衣(汗衫、文胸等),可收集如脉搏、呼吸频率、姿势和距离等参数的数据。

尽管这些监测方案很有帮助,最大的突破还在后面(见图2)。试想一下,如果糖尿病人为了调整胰岛素使用量,在一整天的时间里无需多次刺破手指来检测血糖,不仅能免除进行测量而带来的疼痛,也可以使收集这种重要的参数数据得以更频繁的进行。糖尿病人可以籍此在长期内更有效地控制他们的血糖水平,延缓或阻止该疾病产生最严重的后果。


 

图2:未来的智能腰带可收集用户身体状况信息

不久的将来,腰带就可以将血糖水平、血压、胆固醇、心率、营养状况、脉搏血氧饱和度、睡眠以及其他健康问题的信息发送至用户的智能收集,使他们方便将有关信息转给医疗专业人士。

德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使用红外激光和一种被称为光声光谱法的技术透过皮肤对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同样,以色列和荷兰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采用激光、磁铁、和摄像头的可穿戴设备,使用“斑点”效应来对血糖浓度进行测量。“斑点”效应指的是当激光从不平坦的表面反射或从不透明的物质上散射回来时图像上所产生的粒状干涉图样。这两种方法都是非侵入性的,可能在某一天为糖尿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图3:Littelfuse的TVS管

当交流信号存在时,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阵列的双向配置可以提供对称的保护,为防止破坏性的静电放电而进行强劲的保护。


避免破坏性放电


显然,这些新技术的开发和采用有望改善数据采集,而最终惠及使用者的健康。然而,这些系统最终将被贴近皮肤穿戴的事实既是其最大的优点,也是其潜在的弱点,其原因在于它们将始终暴露于使用者自身产生的静电,在没有适当保护的情况下可以使其产生故障。不幸的是,有时只需轻轻一碰就可以引起一次静电放电(ESD)瞬态。任何传感器电路、按钮、电池充电接口、或者数据输出/输入端口都可以为静电放电提供路径进入可穿戴设备。

对于可穿戴设备制造商来说幸运的是,基于半导体技术的静电放电保护元件供应商为改善这些解决方案的能力正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电子产品公司不断投资开发新工艺,以提高他们保护产品的性能。最新的元件创新技术包括:

降低钳位电压,保护最敏感的电路:在静电放电事件中,静电放电保护器的主要工作是尽可能地分流和消散尽可能多的静电放电瞬态脉冲。通过减少通态电阻(通常称为“动态电阻”)可以提高这种特性。通过减少动态电阻,静电放电保护器所承载的瞬态电流将大幅高于被保护电路中的电流。如此,其减少了集成电路上的静电应力,并确保其免于损坏。例如,可以选用动态电阻值低于0.1的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阵列,以提供最佳的保护性能。

更低的电容,避免干扰高速数据传输:虽然电路保护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主要目的,但是起到这层效果的同时,还应不会对受保护电路的日常运转造成干扰。比如,对射频接口(蓝牙®,ZigBee®等)或者类似于USB2.0的连接端口,静电放电保护器不可以引起失真或造成数据信号强度损失。为了确保信号的完整性,静电放电保护器的电容必须在不影响保护水平的前提下降至最低。

更小的外形尺寸,适合可穿戴设备有限的电路板空间:不管一种保护器件的性能有多么优良,如果对其所要保护的应用不适配,也不会特别有用。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将会朝着越来越薄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手表、腕带、胸带等)或者直接被植入到衣服中,因此,留给静电放电保护解决方案的空间将会很小。分立二极管将是理想的选择,可以为设计人员带来卓越的电路板布局灵活性。例如,在要求减少元件数量和保护器件占用面积的应用中,图3所示的二极管可以在节省空间的0.94mm*0.61mm封装中置入五个双向保护通道。

因此,尽管即将到来的可穿戴技术将明显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也为设计人员带来了挑战,他们不仅要确保良好的保护性,还需要保证其设计具有持久的可靠性。不论使用者的生活方式是多么好动,也不论他们遭受破坏性静电放电事件是否频繁,这些设备都应该能够作出准确的测量。与可穿戴设备设计人员一样,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制造商也进行着努力,为这些设备提供保护,并确保不会对设备的核心功能造成干扰。

本文作者为James Colby, 是力特公司半导体事业部业务和技术开发经理。



评论

技术专区